翻页   夜间
忆旧文学 > 我是朱由校我不当木匠 > 第五十一章: 粮食去哪了
 
第五十一章 粮食去哪了

打开熊蛮子的袋子。哦,百宝箱呀。怎么什么都有。那是什么?花生。这也是好东西呀,前生我的最爱呀?红彤彤的是什么?辣椒。靠,这个吃不惯,可他驱寒呀,在这个小冰期到来之际,有了辣椒,也可以减轻人们冻疮之苦?那又是什么?牛排。多长时间了,还能吃吗?还有玉米面。靠,怎么是面呀?这要是种子,又是粮食界的一大利器呀?这又是什么?鸦*片?怎么连这东西都有。熊蛮子是从哪里淘来的。

我把鸦*片从布袋中拿出来,略带严肃的对熊廷弼说:“熊爱卿,这种东西绝不能流入我大明。一旦发现,立即销毁。”

熊廷弼吃惊地看着我:“陛下认识这些东西?”

“认识一部分。”我知道,熊廷弼心中肯定掀起了万丈波涛,他肯定是想知道我为什么认识这些东西,但我没有解释,当然是因为解释不清。不过,我却不得不说,因为鸦*片的危害实在太大了。

想了一会儿,我继续说:“吸食这东西能给人以飘飘欲仙之感,但吸食它却可减弱人的体魄,磨损人的意志力。”

“这么严重?”熊廷弼瞪大双眼,但眼中却飘出一丝疑惑。

“不要试图去尝试他。记住朕的话,见到这种东西不论何人手中拥有,哪怕他是达官显贵,哪怕他是王室宗亲,也要采取一切手段将之夺过来銷毁。如果让这东西在大明泛滥,那大明就真得完了,你我都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,即使你赫赫战功也不能弥补一二。”

我是不是有些草木皆兵了。只是,前世时,鸦*片给我的印象太深了,这也是前世的我身为文科生却不喜欢历史的原因。虽然我也知道,鸦*片最开始是作为药材进入中国的,但我仍然固执地认为:我大明不需要它。

见我威严的样子,熊廷弼应该彻底被震撼了吧。在他的眼中,我应该还算是个宽和的皇帝吧。哪怕遇到再大的事情也很少去着急上火吧,我从没有坚决的彻底的否定一件事情或一个人。今天,在非正式的场和上,如此威严、郑重地去说一件事情,应该是第一次吧。

“臣明白了。”熊廷弼沉思了片刻说道,“这些,都是臣在红毛的船上发现的,很多东西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。想到京城应该能人辈出,就带过来了,没想到,陛下居然如此见多识广。”

我笑笑,笑得有些勉强:“你这样做就对了,以后见到什么新鲜东西多带入京城,朕不认识的,可以去请教徐老先生,他在这方面有很高的造诣。”

“哦,原来如此。”熊廷弼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,“难怪陛下如此广闻博识,原来是因为徐老先生呀。”

哦?还能这样解释?这个熊蛮子,也算是个天才了,三言两语居然为我解决了这么大一难题。徐老先生呀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你真是我的福星呀!

我没有肯定,也没有否定。从熊廷弼的大布袋中把所有种子挑选出来:“来人。”

王安从外边走进来:“陛下,有何吩咐?”

“命人把这些东西送往通州徐老先生那里。这些,你亲自销毁。”

王安出去办事去了。暖阁里又只剩下我和熊廷弼了。

“说吧。熊爱卿,还有什么事?”熊廷弼并没有告退,我知道他肯定还有重要的事情要告诉我。

熊廷弼憨厚的一笑,说:“陛下。臣这次亲自来,是因为臣截获了一份情报。臣怕不能引起陛下的足够重视,所以,亲自来了。”

“陛下,今年冬天特别冷,大雪也比往年早了一些。”熊廷弼的话似乎有些跑偏,我微微皱了下眉头,但没有说什么,因为我知道,熊蛮子是个直肠子,他肯定不会有太多的费话,他提到大雪,肯定有他自己的用意。

“陛下,可曾想过,京城都这么冷,那建奴所生活的关外呢?”

“当然更冷了。”我脱口而出。前世时,我曾过去东北。夏天是个避暑的好地方,可是冬天?冷得就不敢恭维了。更何况,正赶上小冰期的今生呢?

“那陛下可曾想过,建奴不事生产,过早的严寒又使他们养殖的牛羊受到严重的破坏。如果没有中原的粮食,他们该如何渡过这个严寒的冬天?”

他们怎么度过和我有半毛钱的关系吗?我的眉头皱得更紧了。

“陛下没有想过,我大明的群臣没有想过,但建奴的努尔哈赤在想。他在想如何从我们中原弄到粮食。”

我心中一惊,难道在这严寒的冬天努尔哈赤就要开战了。我隐约地记得,前世崇祯时期,建奴往往都在入冬之前对大明进行劫掠。可那时,大明关外之地都已尽失,建奴气候已成,蒙古也内战不断。可是,今世的大明虽然有萨尔浒的惨败,但仍然牢牢地占据着关外大部分领土。建奴有胆子在此时发动大规模的入侵战争吗?

“那就是花钱买粮。”熊廷弼语出惊人。他的这句话也彻底把我雷住了。即使他建奴有再多的钱,我大明会把粮食卖给敌人吗?哪个大明官员如此大胆,他不要脑袋了吗?

我心中的怒火腾地一下就上升到了顶梁门。熊廷弼似乎也感觉到我心中的怒火,一向天不怕、地不怕的熊蛮子也开始在我面前小心翼翼了。

“陛下,是这样的。这段时间,蛮熊军不断的出海捕鱼。袁可立将军爱民如子,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把鱼卖给了周边的贫穷百姓,导致米价受到了冲击,粮价比其他地区都要低上许多。因此,不断有许多粮商来泉州收粮。这其实是很正常的事,可是,不正常的是,半个月前来了五六个粮商,他们所收购的粮食量很大,甚至推动了粮价的上涨,甚至粮食的价格比以前还要高。这就很不正常了。”

说到这里,熊廷弼的脸色变得严肃起来,我也面沉似水。有鬼,一定是某些人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,而使出的阴谋诡计。粮食,无论何时何代,都是一个民族,一个国家的命脉。粮价的稳定,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关键。尤其是大明粮食就紧缺,如果再有大量粮食外流的话,那可就真得很危险了。

“经过我们详细的调查,我们发现这些粮商的祖籍都是山西。”熊廷弼继续说道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