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忆旧文学 > 一个蓉漂的崛起 > 第一百一十四章、中秋论道
 
中秋节即将到来,各个单位基本都已经放假,想到节日当天要去花溪会馆,萧云和林小英提前回了萧云的老家。

学校早已经动工,萧云也将事情交给了林小英,她相信林小英一定会帮他办好。在家里呆了一天萧云就回到了蓉城,毕竟第二天就是中秋节了。

中秋节当天的上午,周博就驾车带着夫妻俩到了花溪会馆。

萧云没有料到不但杨涛早早的就到了,就是木怡也从帝都跑回了蓉城。见到萧云,木怡已经比之前平复了不少,她拉起林小英便去了林间小道。

而萧云和杨涛几天未见,也免不了一通嘴仗。

待得两人打完招呼,赵人杰已经带着萧云走进了人群中。其中萧云认识少部分,大多都是不认识的,赵人杰自然免不了一番引见。

最后赵人杰带着萧云来到了雅舍,沙发上正坐着一位发须花白的老人。

“这是我三师叔,你也可以叫一声魏老!”赵人杰对着老人,微微曲背介绍道。

“魏老好!”

老者依然闭着眼,似乎在养神。

萧云也不急躁,在一边定定的站着。

半晌老者睁开了眼睛,萧云望去,似乎看到了一滩浑浊的泥水。

赵人杰不好将老者西岭雪山摆阵的事情讲出,只有以老者眼疾为由给萧云做了解释。

“你可愿意过来让我瞧瞧!”魏老此时开口说道,声音雄浑而又低沉。

萧云走过去,老者并不是用眼睛在看他,而是将手放到了萧云的脸上,他在摸骨相面!

萧云虽然一直对《周易》之类很感兴趣,但是他却不愿意去学习和研究,他也不知道为什么,每次他拿起书来就感觉头晕目涨。

老者持续了不到1分钟,摸完之后将手放了下来。

“九玄门内不可入,七重天外乾坤动。近忧可做磨刀石,远虑还堪苦与功!”

萧云似乎明白了一些,似乎又没有明白。

赵人杰似乎明白了,但却什么也没有说。

由于之前赵人杰已经将一些情况讲给了老者,老者和萧云寒暄了几句,萧云便退出了房间。

“师叔,你意思是他近期有难?”赵人杰问道。

“不必挂在心上,福兮祸兮,焉能定论!”三师叔说道:“另外下午他讲《道德经》我也去听听!”

赵人杰点点头,他自己也很好奇,萧云会怎么讲。

除了九玄门,当天到场的其他人并不多,但中午还是满满的坐了10来桌。由于下午门内有活动,因此中午并未有人饮酒。

饭后,一干年轻弟子开始搭建讲坛,由于九玄门内都是修行之辈,每年这样的一次机会大家都很珍惜。

而一批老古董,听说有人要讲《道德经》第一段,更是又期待,又怀疑。期待的是近60年,没有一个人敢讲;怀疑的是这讲授的人会不会直接寡淡无味。

萧云本来也要上去帮忙,却被赵人杰,周得柱一干人拦了下来。

开场讲经的是一位百岁老人,也是九玄门目前健在中辈分最高的,就是赵人杰也得叫一声“师叔祖”。而让萧云意外的,这位老人修道的地方就在蜀州的青秀山,所以也被称为青秀祖师。

青秀祖师讲的是《庄子.逍遥游》的开篇一章,众人全都听得聚精会神,而萧云也感觉自己似乎有所感触。

接下来还有三人讲经,都是九玄门的修道高人,萧云虽然还是听的很认真,但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收获。他转头观看林小英,她到似乎是听的很入迷。

最后赵人杰走到了讲坛上。

“每年我们最后的讲经都是掌门,今年我也是初接此位。经过报告师叔祖和三师叔等,由于去年我已经讲经,今年也没有什么新的感悟,我就将此收尾拜托给了萧云。”

门内的都知道萧云虽然不是门内弟子,但是似乎众位宿老都很看重他,众人自然是有着一份期待。

而此时在场的其他非九玄门门人的都是九玄门最可靠的盟友,听赵人杰这掌门都推崇,自然是满怀期待。

不同于其他人,萧云走上讲坛没有带书,只是将刚刚从地上捡起的一节银杏树枝拿在了手上。

他走到讲坛的中央,将树枝随意的放到了一方木几上,盘腿坐在了蒲团上。

“今日我所讲,《道德经》第一段。道可道非常道,什么意思大家可能各有感悟。对于我来说,道有万千,但道又归一。道之万千,乃变化。时间、空间、环境、心情诸般因素让道不可一言而概之。”

萧云语速缓慢,因为是讲经,在座基本是修士,他自然而然的没有用纯白话。此时刚刚开篇,萧云就吸引住了众人,就是一百多岁的老始祖也短暂的睁开了闭着的眼睛。

“而对于具体一物,一件事我们也是可以道明的,也就是我们讲的归一。好坏有度,高下有别,长短有尺,上下有方。对于好的事物我们普遍都会用正面的词语去定义他,对于不好的事物,即使他有美好的一面也难以掩盖他本身的恶。”

萧云慢慢的进入了自己的世界,一幅一幅画面在他脑海里出现。然后他将这些画面中的场景自然而然的展现在了众人耳中,进入大脑,化成他人的确切感受。

全场鸦雀无声,就是习习的秋风也似乎变得温柔、静谧起来。

讲到结尾,萧云站了起来,下面的人断断续续的反应过来,有些人甚至进入了入定状态。

因为都是同门,大家都没有去打断。而萧云实际上还没有讲完,此时他拿起桌上的银杏树枝,走到了讲坛前面。

“回到最初一句,道可道。春天新发的银杏叶我们看她嫩绿;夏天我们看她深绿;而此时我们看她已经是金黄。这是同一片叶子,同一片银杏叶,不同时间我们看到她不同的形态,这就是最原始的道。当她掉落地里,化为泥土,失去了他原有的形状,生命,我们可以称她无!”

一些人此时已经迷迷糊糊,而一些人此时却似乎已经豁然开朗。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