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忆旧文学 > 人在三国:从传道起家 > 第268章 等
 
“文若以为,此战袁绍能否击败许辰?”行军途中,曹操穿着一身戎装骑着马,一边晃悠一边和身边的荀彧聊了起来。

说起荀彧来,曹操还真得感谢袁绍,这家伙就是袁绍送到自己手里来的人才。

荀彧作为颍川荀氏中人,起初也是与族亲荀谌一起投效袁绍,只是后来袁绍遣曹操进入兖州,便把荀彧派遣过去辅佐曹操行事。

在袁绍眼里,自己手里人才济济,区区一个荀彧并不值得重视,安排出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。

但曹操与荀彧接触渐渐多起来之后,便发觉荀彧此人实乃天下大才,不论军事治政,都能给自己带来许多优秀建议,不管什么事情都能做的滴水不漏。

最直观的感受就是,荀彧跟着自己之后,自己手里一切都井井有条起来,这让自己轻松了许多。

这样的人才,曹操当然是无比重视,便给了荀彧极大的尊重和信任,这也让荀彧十分感动,两人关系日渐亲近,愈有主臣之感。

当然,这也是荀彧的选择,在袁绍手里得不到重视,自己当然没必要回去贴冷屁股。

曹操看中自己的才能,那自然是跟着曹操更加有利于自己。

而且这种选择是双向的,曹操看中自己才能,自己何尝不是看中曹操的潜力。

双方都对彼此有所认识,荀彧也十分确信,曹操有枭雄之姿,未来可期。

听闻曹操询问,荀彧也是笑着回答起来:“若无意外的话,此战自然是袁绍可胜,但即便能胜,却也无法大胜。”

曹操挑了挑眉,道:“何出此言?”

正当此时,曹操另一侧的年轻文士,也是开口说话。

“今玄夏北据幽州,后取常山中山两郡,人口数百万众,且内部长久安稳工农富庶,其真正实力绝不下于袁绍,眼下只是尚未逼急了许辰,若真是让玄夏拼命,只怕该怕的是袁绍才对。”

说话之人身形消瘦,一边说话,一边就拿起酒壶饮了一口,神态恣意放松,颇有洒脱之意。

此人名为戏志才,正是荀彧跟随曹操之后举荐上来的人才,也是颇受曹操器重。

曹操听闻戏志才的话,便是颔首:“有理,那你们说许辰会拼命否?”

荀彧沉吟片刻,摇摇头:“吾观许辰此人虽然年岁不大,但性情谨慎稳重,不是没有选择的话,该不会如此选择拼命。”

戏志才深以为然,再度饮上一口,笑道:“文若所言甚是,许辰此人以仁义竖己,善弄人心,一旦拼命,必定要引发怨气,此其所不欲也。”

曹操哈哈一笑,倒也赞同两人之言。

虽然几人聊得起劲,但实际上对于袁绍会如何,他们并不怎么关心。

时至今日,曹操已经有了一定实力,显然已经慢慢把自己的角色从袁绍的打手中抽离出来,若不是眼下袁绍实力尚且雄厚不好翻脸,他未必愿意出兵协助作战。

当然,此次出兵也有很大原因是曹操本身就对玄夏心生忌惮,有能够打击玄夏的机会,他不介意出手。

这一战,他只希望袁绍和玄夏打的越激烈越好,双方实力损害越是严重,对自己就越是有利。

至于自己,这次的任务也不在正面战场,而是奔赴常山盯住常山黄巾的兵力就好,这个任务比正面作战要轻松得多,曹操也就乐的看热闹。

“曹公,这里已经离常山不远,我军可以略微放缓行军保持军队体力了。”拿出地图看了看之后,荀彧很快就把话题转向正事之上。

戏志才也略微严肃了几分:“常山黄巾或许实力略逊于玄夏主力,但也不容小觑,我军三万兵力并没有什么优势,此战还需谨慎对敌才好。”

曹操点了点头,这次他把自己从东郡发展出来的军队大半都带了出来,只留下曹仁率数千兵力镇守东郡,可以说是把老底都拿了出来,这也意味着这支军队经不起大的损失。

虽然此番协助袁绍作战,但曹操就没有想过真的拼命,能帮助袁绍看着常山黄巾,就算是仁至义尽,至于袁绍的正面战场是个什么情况,那就不归自己操心了。

他不由得往东边凝视一眼:“想来,这个时候袁绍也该和许光头碰面了吧,也不知如今是个什么场面。”

与曹操所预料的一样,当他抵达常山附近的时候,袁绍确实已经率领十数万的大军浩浩荡荡回到冀州,并且一路往渤海逼去。

这一战,袁绍不仅要击败玄夏主力收服冀州,还要乘胜追击一举反攻玄夏内部。

此番率众而来,不仅有自己本部十数万的冀州大军,更有一支万余规模的骑兵队伍,正是于夫罗所率领的匈奴骑兵。

在大军后方,还有庞大的民夫队伍,辛苦的运送着数不清的物资。

这些物资不仅有粮草,也有袁绍在冀州拼了老命搜刮铁器重新熔炼打造出来的兵甲,足足可以装备两万的大军。

为了做到这一点,袁绍几乎把整个冀州都翻了个底朝天,士族豪强也皆是给予大量支持,才终于实现了这个目标,让袁绍大军硬生生组建起两万的甲衣军团。

自从玄夏的兵锋伸入冀州,冀州士族无不是惶惶不可终日,袁绍需要什么,他们都会尽力满足,只求能够击败玄夏。

“州牧,前方就是成平了,敌军就在前方。”田丰驱马上前,指向远方。

袁绍随着他所指的方向往前方看去,随后就点了点头,冷哼一声道:“那就在这里让黄巾覆灭吧!”

许攸则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:“颜良文丑不久也该与大军汇合,届时本初只需一路推进,携大军之威,便可结束一切。”

郭图的小胡子抖了抖,也是跟着笑了起来:“藏洪已经率六万青州军往渤海进发,我军只需正面胁迫黄巾,再等藏洪汇合,则黄巾必死无疑!”

袁绍手执马鞭,便是哈哈一笑,只需一看所率的庞大军队,他就不免意气风发。

这一战,最终将会决定整个神州的北部究竟是谁的声音最大。

当今天下,朝廷中枢已经衰微,而神州北地,唯有玄夏与袁绍可以争雄,此前虽然玄夏压了袁绍一头,但也仅仅只是压了一头。

袁绍凭借四世三公的世家声望,使无数世家豪强依附而来,声势不可谓不浩大。

北方要角逐出最后的胜者,注定只会是在袁绍和玄夏中间了。

而现在袁绍对此有着无与伦比的信心,他感觉到自己的实力空前强大,没有任何道理再打不过玄夏。

不久之后,就见到颜良文丑率着上次大败剩下的两万大军,灰溜溜的就过来向袁绍请罪。

袁绍自然少不了对他们一番训斥,但也没有过分苛责什么,毕竟随后的大战还需要委任两人,只是听闻至今也没有荀谌的消息,这让袁绍有些可惜。

如此情况,荀谌不是死在战场上,就是已经被玄夏俘虏了。

好在袁绍手下人才众多,所以也没有可惜多久,就把心思重新放在了眼下的战事之上,随着他一声令下,大军就浩浩荡荡往成平而去。

直到视野的前方出现成平城墙,袁绍大军才缓缓停下。

华北大平原并无关隘可据,袁绍大军随意可进渤海腹地,拥有骑兵之后的他们也无需担心后勤供给,反倒是黄巾本就兵力不足,根本无从分兵守备诸多县城,只能选择放弃其余地方坚守一地。

如果袁绍分兵收复渤海乡县,那许辰也只能暂且认了。

玄夏后续下令征调的三万大军还需要一段时日方能抵达,眼下只有四万大军,若是不能拒城守备根本就没得打。

而许辰和陆平,看到袁绍抵达之后,果然去他们预料的一样分兵行动。

袁军留下八万大军封锁成平,剩下数万军队则是直接绕行进入渤海腹地,这打算已经十分明显,就是由主力大军看住成平,先行收复渤海诸多乡县,然后把成平当做孤城围困。

“袁绍果然不肯硬攻,如今渤海南部有藏洪发兵,再加上他们此次调配的大军,很容易就能收复渤海诸县,等到我们成为渤海孤城,王将军即便率军增援,要一路攻克城池抵达此地也十分艰难。”

陆平站在城头神情凝重:“我们被长久围困,一旦吃空存粮,那就危险了。”

许辰则是拿着望远镜遥望,果然从视野中看到,袁绍大军前方黑压压的兵甲军团,还有大军侧翼蠢蠢欲动的骑兵。

放下望远镜后,他也难免严肃起来,如今的袁绍,确实不好对付啊。

荀谌此时上前一步:“我军坚壁清野,城中粮食至少可供我军死守一个多月,那时候公与那边也该有所消息了。”

“也只能等公与的好消息了。”许辰点点头,目光有些深邃起来:“若公与那边也还是不灵的话,真到万不得已的时候,王当也知道该怎么做。”

据城而守,许辰并不惧怕袁绍硬攻,袁绍真敢硬来,他有足够的底气让袁绍吃够苦头。

本就精锐强悍的黄巾守城,那绝对可以让攻城方绝望。

当然,许辰也知道袁绍肯定也不介意耗下去,即便黄巾能够坚守,也迟早要被围困致死。

袁绍围困下去,是在等黄巾吃空粮食。

而许辰坚守下去,则是在等时局变化。

合纵之事或许可成?

(本章完)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